10月 05, 2009

看片小記: 就是溜溜的她 (1981)

六年級以降的國人印象中的侯孝賢作品,多是史詩格局、嚴肅沉重的影展片,彷彿侯孝賢是個滿腦子只有時代使命感,既不輕巧也沒幽默感的作者。長拍攝影、近乎定格的凝視、深景遠鏡、乃至於避免起用明星或職業演員等策略,大約是在他八零年代前期的三部自傳性格強烈的電影就發展出來的美學風格,不過所謂侯式美學的標記大約要到《戀戀風塵》(1986)才確立下來。但如果從這種角度認識侯孝賢,那就沒有注意到這位被尊為台灣沉悶大師之一的侯導,其實是拍芭樂片起家的。《戀戀風塵》以前的侯孝賢作品,不但整個核心關懷和基調與刻板印象中的侯孝賢作品全然不同,包括鏡頭運用和演員選擇都與後來的作品迥異。

本校圖書館出乎意料收藏的《就是溜溜的她》(1981)就是非常不侯孝賢的侯孝賢電影。

根據台灣電影筆記網站的資料,本片是侯孝賢的導演首部作。彼時的他和陳坤厚搭檔,輪流擔任策劃與導演,幾乎以量產的方式拍喜劇導向的商業片。究竟有多商業?本片從男女主角以降,鍾鎮濤、鳳飛飛、陳友、梅芳、石英,加上戲份極少的黃仲崑洪榮宏(!!)和管管(ㄟ,怎麼又是你,十幾秒你也要!),真不知有多少是友情贊助領便當當片酬的。還有,本片是賀歲片呢!在片尾還打上個什麼恭賀新喜的字樣咧!

這部片的故事有標準商業片重打諢插科而輕敘事結構的缺點,但大致來說起承轉合仍算清楚流暢。大戶人家的獨生女潘文琦(鳳飛飛)面臨結婚壓力,但是還青春飛揚的她只想逃開父母逼婚,再多玩一陣子。她躲到鄉下姑婆家待個幾天,遇到前來測量道路建設工程的顧大剛(鍾鎮濤)一行人,因緣際會兩人產生情愫。隨後倆人先後回到台北,面臨門當戶對企業聯姻等問題,眼看兩人無法廝守終身,最後顧大剛終於揭開自己企業家獨子的身分,一舉解決難題,使本片喜劇收場。編導左右開攻的侯孝賢在本片使用相當古典的浪漫喜劇技巧,鏡位切換、運鏡、故事編寫到表演指導均靈活十足,此起彼落的逗趣效果在今天來看也多不過時。我跟你講,你絕對不能相信這是那個用深景長鏡頭、所有人都一號表情演出來說故事的侯孝賢拍出來的電影。

侯孝賢是對電影中的聲音表演有相當敏感度的導演,這是許多國片導演欠缺的耳力。這裡所說的耳力並不是要能將電影中的聲音表現做到技術上的精準明晰,而是透過電影的聲音表現,讓觀眾感覺到電影中的世界和我們生活世界的對應關係。在侯孝賢之前的電影,要不就是清一色的唸腳本說標準國語,要不就是全都講台語(但是印象中沒有這種例子)。這部電影的前段,顧大剛一行人到鄉村做陸測,遇上石英飾演的村民頑固抗衡時,石英的聲音表演完全就是生活化的台語演出,不但聲音表情豐富,俚語多、對白也極為靈活可愛,活脫脫就是說慣了鄉間台語的人會使用的表達方式。且不提石英的表演如何自然幽默,這段國台語南腔北調、有時甚至雞同鴨講的對話,相當能表現當時語言交錯夾雜共處的生活空間。這種充分掌握電影空間與生活空間的兩種聲音相互呼應,讓生活化的口語表達透過電影敘事自然生動地流露出來,是早期侯孝賢電影特有的本事,在其他台灣新電影的作品中非常少見。我們在後來的許多侯孝賢作品都還會領略到他這等過人的耳力。

李行有一次訪問中說道,他當年在拍《蚵女》和《養鴨人家》時,原來想讓全片用台語發音,藉此忠實呈現台灣農村的生活面貌,只是受限於戒嚴體制下的媒體政策,只好讓大家都說標準國語。也許這等國家政策用久了,把許多電影工作者的耳朵都磨鈍了,侯孝賢在八零年代初期讓電影中的人聲還原成他生活世界中熟悉的樣貌,不僅是一種敏銳,也可以說是一種膽識。

*你來一管上面有鄉民上傳全片,建議至少看前面一個小時,非常適合配飯吃,爽口下胃,小心不要噴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