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 18, 2012

海市蜃樓II

「根據審計部九十八年度報告指出,至2009 年五月底為止,國防部閒置營區共有四百二十二處,佔地十分廣闊,其閒置原因主要是因為國軍調整軍事部署,加上戰爭形態改變,許多軍事設施已無法滿足現代電子化的作戰需求,而導致大量廢置,其中八十一處已同意釋出,不過尚未完成法定程序或辦理移交。而教育部管轄的國民中小學廢併校舍二十六所,皆無活化措施,在少子化趨勢下,未來恐怕只會更多。至於國營事業的重大投資計劃、設備閒置或未達經濟效益者有五十一件,其它有待評估的中小型建設與開發案更是多如牛毛,恐怕連中央或地方政府自己也不太清楚。

近年來另有一個奇特現象,即全國各地如雨後春筍冒出的「╳╳園區」。「產業園區化」已是目前顯學,好像要振興產業就非得要更多土地、更廣闊的空間、更龐大的經費,這些以「產業休閒化」、「文化產業化」為主導的政策,如今已全面地逐步整合產官學界,在公辦民營風氣趨勢下,政府動輒以美好藍圖徵收民地或改建閒置空間,大舉興建供需失衡的各式園區(保守估計全台約有上百座),學者爭相投標規劃案或研究案已司空見慣,許多以學術著稱的院校也相繼投入經營,更別說大財團早已佔盡有利位置,以高明的政商關係層層轉包、分食大餅。

姑且不論這些園區可能帶來的產值與產能,或這些圈地型建設導致與在地關係的斷裂,在政黨利益高於人民利益的政治算計下,選前吸票、選後酬庸的模式一再上演,與當年為數眾多、但大多只有單一空間的「蚊子館」相比,如今動輒包含數十棟建築物的龐大園區更具獲利潛力。當政府全面掌控資源與財團合作,並以堂而皇之的理由開發,由原本的正義分配轉變成有條件的分配,其所共謀的核心並不在於真正落實民間的自主發展,而在於此類計劃型園區內可操控的漂亮數據、搏版面的致詞剪綵、給予幸福許諾的康樂活動,有時再加入一些置入性政策行銷,園區就像是一座樣品屋或充滿佈景的主題樂園,參觀者皆不自覺地成為臨時演員,而變成操盤者換取更多籌碼的本錢。」

姚瑞中,〈編者序〉,頁011-012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