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 15, 2013

看片小記: 黑幫追殺令 (Malavita/The Family, 2013)

本片在台使用法國版原文片名,美國版本的片名為The Family
因為參加證人保護計畫而從紐約的布魯克林輾轉避走、遷居、落腳在法國諾曼第區小鄉村的曼佐尼一家四口,再度改名換姓。黑道家族出身的家長喬凡尼(勞勃狄尼洛)早習慣以暴力解決問題,然一時感性起來,竟開始寫回憶錄,既發文思也抒懷。女主人瑪姬(蜜雪兒菲佛)也有一觸即發的暴力問題,甫到鎮上便炸了全鎮唯一的雜貨店。女兒、兒子也都是怪咖,各有各的故事。此外還有負責保護全家安危的FBI探員,更有遠從布魯克林循線追殺而來的黑幫,正要安定下來的跑路人生眼看又要起波瀾。

這部小說改編、由盧貝松參與編劇並執導的黑色喜劇,頗有接續《四海好傢伙》(Goodfellas, 1990)結尾的趣味,追問加入證人保護計畫後的人生是何模樣。很能在商業片的架構中提供絕妙娛樂點的盧貝松,果真在片中安排化名布萊克先生的喬凡尼,因假造的作家身分受邀當地的電影社團聚會,更陰錯陽差點評了《四海好傢伙》這部勞勃狄尼洛擔綱的馬丁史柯西斯經典(史柯西斯恰好也是本片執行製作之一)。

這當中交叉指涉的趣味自是無須多言,影迷級觀眾自可從中品味樂趣(還包括提到勞勃狄尼洛也飾演過的Al Capone的一段台詞)。話說勞勃狄尼洛也不簡單,黑幫老大演到現在近四十年了,每每還能翻新自己的銀幕黑道形象,不但在九年代末期、硬漢惡煞形象走老之際,藉《老大靠邊閃》(Analyze This, 1999)打造出令人既生畏又好笑的愛哭老大;此番在《黑幫追殺令》中,更成功演活一個常常打扮成超宅糟老頭、粗鄙無文、卻在一念之間開始寫回憶錄的前黑道老大。原以為喜感黑幫老大的形象在《老大靠邊閃》系列已經招數出盡,想不到勞勃狄尼洛還能擠出新步數,本片的喬凡尼魯莽中有細膩、粗暴中有感性、較平板的《老大靠邊閃》竟又多了些層次。整部電影幾乎看他一個人飆戲就值回票價。

但這也是本片的致命傷。雖然整個家庭四位成員皆形象鮮明,FBI探員勞勃(湯米李瓊斯)也相當搶戲,卻因為整個故事的重心向喬凡尼高度傾斜,使得瑪姬、女兒貝兒等要角苦無發揮空間;兒子華倫這角色已是相當搶戲,把年輕卻富能力與野心要成為一方之霸的男孩表現得極好,非常難得,而飾演FBI探員的湯米李瓊斯則是靠厚實演技穩住陣腳,雙雙成為本片耀眼的配角。至於一路追殺的黑幫殺手,則有引人入勝的風格化設計,卻還是因少了那麼點經營而顯得扁平,無法成為印象深刻的反派,頗為可惜。

近年來電影產量漸少的盧貝松,上部作品是兩年前中規中矩的《以愛之名:翁山蘇姬》(The Lady, 2011)。不過盧貝松編劇產能驚人,連續推出商業性極強的《終極殺陣》、《即刻救援》、《玩命快遞》、《暴力特區》等系列。他的構思總有亮點,雖說也常出現極不合理的鋪陳;譬如說《黑幫追殺令》中一家美國人來到法國諾曼第小村,恰好村裡所有人都能說上那麼兩句英文,語言溝通障礙瞬間移開不說,法國人舉世皆知對英文及美國人的集體仇視/輕視,竟也在幾個笑點當中帶過,荒謬程度不下於《極速追殺令》(Wasabi, 2001)中法語暢行無阻的日本。但在我眼中,盧貝松上次真正端出足以留名影史的傑作,已經是近二十年前的《終極追殺令》(Léon, 1994)。這次玩得頗聰明的盧貝松,希望能再給點力,把當年的身手找回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