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 22, 2015

蒯,從艸部、十畫,讀作ㄎㄨㄞˇ,除了用來形容人體格魁梧、但似乎沒有相對應漢字的ㄎㄨㄞˇ,沒有什麼好辨認的同音字。

蒯不僅是罕見字,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意思,《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站上所示,它基本上是植物名,多年生草本,生長在濕地或水邊;蒯草能用來編成蒯席、製蒯鞋與造紙等。蒯也用以當作人名或地名使用,這學期就收了一位學生姓蒯,讓我長見識。

另一個有趣的解釋是當作動詞用的蒯,作搔抓解,有趣的是此解未見於《康熙字典》,卻讓教育部編辭典的人考出《西遊記》第六十六回裡的這麼一段:「抓腸蒯腹,翻跟頭,豎蜻蜓,任他在裡面擺佈。」更有趣的是,《康熙字典》中的蒯字解,考察到《左傳》、《史記》、《禮記》、《漢書》等經典中皆收錄此字,《說文解字》卻查不到蒯。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