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 29, 2016

2015國內華語片票房體檢

影評人兼影展策展人等多重身份的鄭秉泓在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說,當前國內電影產業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是建立健全的票房數據機制。對此我心有戚戚焉。台灣電影市場的票房數字之難以掌握,此沈屙已為人詬病多年,卻似乎始終沒有顯著、具體的改善。而票房不但是製片公司分析並擬定投資策略的重要指標,也是學者或影評人的重要參考工具;而台灣戲院近年來已由威秀、國賓、秀泰、喜滿客等影城大規模整合,且有電腦購票系統輔助,沒有道理做不出像樣、具有公信力的票房資料。

但票房趨勢的整理偶而還是要做一下,回顧也好、拋磚引玉也罷,至不濟就當作自己做點功課,也許哪天用得上。
過去幾年來國內能有上億票房的國片,除了豬哥亮這塊屹立不搖的金字招牌,大約只有九把刀浪漫愛情片、魏德聖背書的作品、然後零星點綴本土色彩濃厚的幫派主題或搞笑片,總之都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預測破千萬票房的題材或片型。去年異軍突起的《我的少女時代》有那麼點打破這慣例的味道。國片的校園題材可以說與浪漫愛情元素水乳交融、難以割捨,這與好萊塢的YA影片廣納愛情、公路、搞笑等成長主題相當不同。歷年來數得出的國產校園電影,題材幾乎只有青春男女的愛情初體驗一式,即使氣質獨特的《九降風》(2008),主軸之一仍然不脫愛情。

冷菜炒不膩的校園青春愛情題材,到了《我的少女時代》爆出無人能料的票房威力,以全台4.1億的總票房,直逼同類型國片影史票房冠軍、4.6億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本片也在沒有九把刀、也沒有任何當紅男女偶像的加持(除了華神)下,輕鬆拿下國內年度華語片票房冠軍。至於「留學」歸國後在國片市場無不破億的常勝軍豬哥亮,憑春節檔期的兩岸文化差異題材喜劇《大囍臨門》再度破億,以2.5億總票房屈居榜眼。幾達億元門檻的探花則是林超賢繼《激戰》(2013)後再度聯手彭于晏的勵志運動題材作品《破風》,但與《大囍臨門》差距已超過1.5億。

以下是2015年國內華語片票房排行,簡列十二大:

我的少女時代。4.1億(大台北1.6億)
大囍臨門。2.5億(大台北約5570萬)
破風。9600萬(大台北約2920萬)
追婚日記。8300萬
紅衣小女孩。8200萬
角頭。7500萬
刺客聶隱娘。4500萬
鐵獅玉玲瓏2。4000萬
剩者為王。3100萬
灣生回家。3000萬(大台北約1370萬)
屍憶。2500萬
重返20歲。2300萬

(補遺:《紅衣小女孩》大台北票房約2600萬,總票房超過八千萬,在華語片榜為第四名。臨時找到一份2015年國片票房名單,參考價值極高,也同時修正上述票房。)

首先,和2014年國內的華語片相比,看得出整體票房的明顯萎縮:前年票房破億的華語片共有四部,分別是《KANO》、《等一個人咖啡》、《大稻埕》與《閨蜜》,到了去年只剩下兩部。2014年國內的華語片賣座第十名,票房為4500萬(大宅們),到了2015年的這份榜單,第七名的《刺客聶隱娘》就跨不過5000萬門檻,更別提第十名《灣生回家》3000萬、這份榜單上的第十二名《重返20歲》更只有2300萬。

這份排行中,有兩部片值得討論一下,首先是國寶級導演侯孝賢構思、籌備近二十年的《刺客聶隱娘》。這部總預算高達4.5億的鉅作,挾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另有非競賽單元的最佳配樂)風光回國後,再拿下最佳影片、導演與攝影等五項金馬獎,最後雷聲大雨點小,即使在國賓戲院最大廳盛大登場,最後仍然以不成比例的票房下檔。當然,本片如同侯導的許多作品,本來就不屬於娛樂導向的商業片,能衝到年度賣座第六已屬不易。

那麼,過去一年來其他的國產商業片呢?且不提榜上有名的《角頭》、《鐵獅玉玲瓏2》(相較於前集票房已萎縮一半)與《屍憶》,其他在娛樂與藝術間求平衡的國產商業片,往往顯示出近年來持續下滑的觀影人數。表現較好的如《百日告別》,大台北票房還有個700萬左右,幾乎是入榜邊緣;而張艾嘉手癢出招的《念念》,大台北票房約650萬,表現也不算差。其他表現差強人意的還有前度銀幕情侶張孝全與萬茜掛牌的《青田街一號》,大台北票房約510萬;鄭有傑的東海岸原民題材作品《太陽的孩子》,大台北票房約500萬。至於去年非常勇敢於暑假檔上映的《愛琳娜》,既有陳怡蓉、口碑也佳,網路催票、包場、名人加持,能用的招數都使了,大台北票房仍以450萬上下作收,總票房應在千萬邊緣。

從此便等而下之了。MV祖師級導演周格泰首次在銀幕繳出的成績《5月一号》,題材應該與《我的少女時代》相去不遠,故事背景也很接近,但唯美視覺與頗濃的文藝風可能讓一些觀眾卻步,大台北票房僅約440萬,推估全台總票房可能難破千萬關卡。去年在台北電影節光芒四射的《醉.生夢死》,總票房不意外地只有600萬上下;鄭文堂重返劇情長片行列的警界黑幕作品《菜鳥》,既有宥勝簡嫚書、又有實力派的莊凱勛,娛樂性尚可,但或許更濃的政治色彩擠壓了院線生存空間,大台北票房下殺到130萬。

不過,每年電影市場總會有一兩部異數,在日見低迷的總體票房中有亮麗表現。另一部值得討論的該是去年最大的驚喜,從書籍話題熱延燒到電影的紀錄片《灣生回家》。它以溫柔的歷史回眸,引領我們認識所有中學歷史課本都不曾探討的一群人、一段過去:灣生,即在台灣出生、卻因戰敗而在少年時期「回」到日本的日本人。本片取徑國內近年來大行其道的溫暖情調,同時召喚日本人與台灣人的原鄉認同。單單是該視他們為台灣人或日本人,就足以讓學者舌戰一輪;至於這些灣生所展現的台灣情,又能說明些什麼日本在台的殖民統治暴力,則更是敏感的歷史、政治、與認同話題。《灣生回家》巧妙迴避敏感的政治檢視,確實引來一些批評;但換個角度看,本片在國民黨、甚至民進黨執政時期所建立的官版或主流歷史論述之外,提出另一段集體記憶與另一種認識歷史的方法,本身已是一種批判。《灣生回家》以2300萬之譜的驚人票房直逼《刺客聶隱娘》,已是極為成功的社會教育。

另外值得一提的還有紀錄片《蘆葦之歌》,繼《阿嬤的秘密》(1998)後同樣由婦援會製作,為國內第二部以台籍慰安婦為主題的影像作品。這部輕巧嬌小、市場潛力幾近於零的作品,在婦援會包場、接洽政府機關與校園放映加座談等火力全開的動員下,大台北票房約190萬、總票房累積約400萬,也已十分難得。

這份榜單也反映一個相當有趣的現象,是關於陸片登台的敏感話題。稍微知道在台公映中國電影的相關資訊者,應該都知道陸片在台做院線的商業放映,每年只有十部片的配額。由於兩岸政治愈趨敏感,加上中國頻頻出品高成本大製作的商業鉅片,以歎為觀止的場景規模與昂貴特效,氣勢壓倒相較之下細膩精緻的國片。但看看以上榜單可以發現,陸片在台灣討不到什麼便宜,一年來只有《重返20歲》勉強進榜,導演還是台灣過去的陳正道。至於曾在台灣呼風喚雨的港片,近年來票房表現慘淡,去年卻還有兩部擠上榜單。

由於港片在引進國內的那一關已經被稀釋掉許多可能很有票房潛力的作品,持續低迷的表現反映的未必是觀眾喜好的轉向、而可能更是國內代理商已對港片失去興趣(或信心)。但無論如何,這份榜單看得很清楚,國人還是很支持國片的。

2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請問您的票房資料來源是由哪裡來的呢?
我因為在做報告所以看到您的資料
想問一下~方便的話能提供嗎?
另外去年的《紅衣小女孩》是不是被漏掉了?
沒意外的話應該會擠進前10才對...
感謝!

轟ㄟ專用 提到...

您好,很高興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
我同時參考三個來源,分別是報紙報導、維基百科、還有開眼電影網
基本上每部片我都會查維基百科與開眼電影網的票房資料
(報紙資料通常只會刊登賣座電影,非商業片要靠維基與開眼)
三者的票房資料交叉比對後,再自行整理歸納
基本上我相信以上三個來源交叉比對得出來的票房數字應該算可信的
不過最理想的方式應該還是直接向發行公司詢問

另外,非常感謝你提到《紅衣小女孩》
這部片確實是我漏掉了,感謝指正,我會補進去